截至到2016年年底,全國機動車保有量達到2.9億輛,也就是說,全國平均每四個多人就擁有一輛自己的車,那么汽車修理將來的不就很有可能會成為每個人都要面對的問題,但是現在的修理市場上存在很多的內幕和黑幕,今天小編在這里就盤點了一些常見的汽車修理內幕,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。
我們首先看一些,一般修理廠有哪些損招,保證這些都是你做夢也想不到的手段:
損招一:機油里放白糖
機油里誰也想不到能放進白糖,可不少人就這樣干,在機油里放入白糖后,白糖一受熱成糊狀,直接的后果就是發動機“抱瓦”,想讓你的車單缸抱死還是幾個缸同時抱死。有經驗的人根據加入白糖的多少和車的狀況就可判斷,有的甚至知道這車能跑多遠。當然,動了手腳之后,在車走時要善意提醒幾句,為的是有病馬上回來再修,很多人上的就是這個當,而汽車只要有缸“抱瓦”,那就不是幾百元的事,有時上千元也是它。
損招二:防凍液里放鹽
在防凍液里放鹽有兩大“好處”,第一這家的防凍液質量有問題,放點鹽后不易結冰,第二就是這樣的防凍液嚴重地破壞鋁制水箱,在放了鹽之后,同樣告訴車主水箱快不行了,且他們這里有好而便宜的,有毛病就過來修,半個月或20天后,就肯定要有人回來的。
損招三:上假膩子假漆
車重新烤漆是常事,打假膩子假漆也是常事,這些手法目前也常用,膩子不值錢,可用量很大,而用假漆節省的可就多了,比如目前好漆每桶幾十元或幾百元不等,而假漆每桶不過10元,一般情況下,用假膩子時肯定用假漆,但用假漆時膩子不一定是假的,這些得老手才能分出來,不總和這些東西打交道是很難分清的。
損招四:瓷鋁粉代拋光蠟
瓷鋁粉是用來清洗修理工具的,每袋才1元錢左右,而一桶拋光蠟則100多元,價格相差太多,且用量也大,一般一個中型修理廠每個月要用掉幾桶或十幾桶的拋光蠟,所以一些修理廠拿瓷鋁粉代替拋光蠟。不知情的車主花了高價卻損壞了車,因用瓷鋁粉時,剛開始時看不出來,但沒幾天,亮度就沒有了。
損招五:剎車油里兌酒精
這個方法主要是為了省錢,后果就是加速剎車系統的磨損,兌了酒精的剎車油,一般時候會造成剎車系統“喘氣”,嚴重時整個系統全得換掉,這個損招現在用的人不多了,因后果太嚴重,用完后心也不安。
損招六:排氣管里塞異物
記得在前端時間一部很火的網劇<余罪>里面男主角就用方便袋塞到汽車排氣管里,造成汽車熄火,然后這樣的車就會進到附近的修理廠,修理廠其實只要把排氣管里的東西取出來就可以了,很簡單,但是修理廠會夸大問題,然后故意折騰一段時間"修好"謀取高利潤修理費.
以上是修理廠會用到的一些損招,大家以后遇到類似這樣的問題,可以對號入座,下面小編在說一些修理時候會遇到的其他問題,以及修理愛車時應該怎么做才能盡量避免減少損失:
套話看行家
去修車的時候修理廠,一般是套話或者等車主自己發表自己的意見,這樣來把握是否能黑錢,一般修車師傅都會套話,特別是修理廠老板,套話的目的很簡單,就是看你對車了不了解,了解就少坑點,不了解解你就掏錢吧.
友情提醒:去修理廠的時候一般老板和修車師傅都會套你話,說話還是注意點好,不要把自己賣了!
以次充好
更換零件時,告訴車主換的是正廠件,但事實上換的是副廠件,有的甚至是“三無”產品。
友情提醒:車主應隨車查看,檢查要換零件的包裝是否完整,是否有防偽編碼,細心一點,這個問題還是盡量避免的。
過度維修
小病大醫,只換不修是汽車維修過程中常遇到的問題。維修工人一般是能小修的一定大修,能修修就好的非得換零件,只修一下就好的非要整體修。而事實上,有很多項目,其實是不必維修的。
友情提醒:車主可多去幾家汽修廠進行檢測,讓該店列出維修項目清單,但先別修理。然后到另外一家汽修廠再進行一次檢測,將前后兩張檢修項目清單進行對比。
混淆視聽
由于大多數車主不太懂維修知識,有的維修廠正是利用了這一點,把白的說成黑的,黑的說成白的,勸導消費者換更好的配件加更好的油,而實際上車主的車可能只需要一般的配件就可以了。
友情提醒:加機油因車而異,不能聽忽悠。機油牌號及標準,原則上應按原廠保養手冊或經過有關部門認定的同類產品執行,而不是牌號越高、價格越高越好。
隨意用車
當車主把車送到修理廠后,經常遇到老板說暫時修不好,需要明天或或者幾天后時間,然后你的車就在修理廠過夜了,等你再去取車的時候你會發現你的車里程表會莫名其妙的多了,油表也少了。這其實是修理中經常遇到的一個修理廠隨意使用你的車的情況。
友情提醒:一定要放店里過夜的話,那就要把鑰匙取走,而且內飾發動機艙外觀等等都要拍照,事后用來對比,方便取證,如果是一般維修的話,想放店里過夜也可以,當然還是要拍照的,或者記下里程表讀數,現在手機拍照也是很方便的。